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是嚴重威脅我們的疾病,可發(fā)生在不同人群。孕產婦人群一旦感染這些疾病,均有可能通過母嬰傳播方式導致后代感染,給我們的下一代帶來的痛苦和困擾,因此消除母嬰傳播是預防和減少兒童新發(fā)感染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戰(zhàn)略行動,可有效減少疾病代際傳遞,維護母嬰健康權益。
一、歧視現象有哪些?
“艾、梅、乙”醫(yī)療歧視是指醫(yī)療機構工作人員在提供醫(yī)療服務過程中,因偏見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對待“艾、梅、乙”感染孕產婦和兒童的行為。在日常診療服務中,醫(yī)療機構存在的幾種最常見的對感染者歧視情況如下:
1.拒絕提供醫(yī)療服務。
2.采取差別對待。
3.在不知情的情況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。
4.拒絕將檢測結果通知本人。
5.采取過度防護措施。
6.檢查治療過程中告知和知情同意不到位。
7.教學實習過程中不注意尊重感染者隱私。
8.未按照隱私保護相關要求進行病史詢問和醫(yī)患溝通。
9.就醫(yī)限制、檢疫、強制性扣留和(或)隔離。
10.向性伴和(或)親屬強制性通知感染狀況和泄密。
二、歧視現象有哪些危害?
1. 使部分感染孕產婦未得到及時的治療;
2. 感染孕產婦生理和心理受到傷害;
3. 感染孕產婦因害怕被拒診而隱瞞感染狀態(tài),提高感染風險;
4. 不利于消除“艾梅乙”母嬰傳播目標的實現;
5. 對性病了解不夠深入,對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傳播途徑存在偏見;
6. 艾滋病目前無法治愈的事實;
7. 人們對疾病、死亡的恐懼等。
三、正確認識“艾梅乙”
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可以通過性接觸、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,在不涉及血液和體液(精液、陰道分泌物、傷口滲出液)接觸的日常生活(如吃飯、擁抱等)和常規(guī)學習、工作中,不必采取過度的防護措施。但對于可能會接觸到感染者新鮮血液和體液的牙刷、刮胡刀、刮眉刀、注射針管等,都應嚴格分開使用。
四、“艾梅乙”不可怕,無歧視才有愛
為保障感染者權益,積極推進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要求,保護感染婦女及所生兒童合法權益,我們鄭重發(fā)出倡議:從我做起,提高消除母嬰傳播的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,接受消除母嬰傳播的干預和治療,關愛他人,營造消除母嬰傳播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。
營造無歧視醫(yī)療環(huán)境
在為“艾梅乙”感染孕產婦和兒童提供醫(yī)療服務過程中,應為“艾梅乙”感染孕產婦和兒童提供高質量的醫(yī)療服務,營造良好的醫(yī)療環(huán)境:
1.不得拒絕或推諉為“艾梅乙”感染者提供醫(yī)療服務。
2.在不接觸就診者血液、體液的普通診療過程中,對所有就診者一視同仁,不得針對“艾梅乙”感染者進行不必要的過度防護。
3.尊重“艾梅乙”感染者的生育決策權,如無醫(yī)學指征或不宜生育者,不得任意建議其終止妊娠。
4.不得將感染孕產婦和兒童就診順序故意排在最后。
規(guī)范服務行為,重視感染者隱私保護
醫(yī)院醫(yī)務人員在為“艾梅乙”感染孕產婦和兒童提供醫(yī)療服務過程中,應正確看待“艾梅乙”感染孕產婦和兒童,尊重他們的合法權益,注意隱私保護、知情同意和避免歧視:
1. 不得在不合適時間、場合,以不當的方式詢問病史。
2. 未經本人或者其監(jiān)護人同意,不得公開感染者及其家屬的姓名、住址、工作單位、肖像、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等相關信息。
3. 在感染者的配偶/性伴通知方面,尊重感染者的意愿選擇告知方式、時間和地點。
4. 所有檢測、治療、調查、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項目,均需先征得感染者同意,并與本地倫理委員會規(guī)定無沖突方可進行。
5. 不得評判“艾梅乙”感染者以前或其自述行為,不得在公共場合大聲呵斥或孤立“艾梅乙”感染者。
6. 在保護“艾梅乙”感染者隱私的前提下,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嬰傳播反面的知識、政策、健康教育等服務。
五、反對家庭暴力
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中一方對另一方實施暴力的行為,其形式包括毆打、捆綁、拘禁等體罰,也包括威脅、辱罵、恐嚇等精神虐待。
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、較大危害性、時間上的連續(xù)性和漸近性等特點,家庭暴力發(fā)生時,受害者往往因為"家丑不可外揚”的思想束縛而忍氣吞聲, 施暴者變本加厲。家庭暴力會嚴重侵犯家庭成員的基本人身權利,損害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,危害子女的健康成長,不利于家庭穩(wěn)定和社會安定。
不管是身體暴力、精神暴力、性暴力還是經濟控制,任何形式上的家暴都是違法的。“艾梅乙”感染者若有此類遭遇也應該立即說“不”。
遇到家庭暴力該怎么辦?
1.重視第一次暴力事件,絕不示弱,明確告訴施暴者,你的人身權利不容侵犯,家暴屬于違法行為,記住防范家庭暴力應從第一拳開始!
2.敢于向外界求助,說出自己的經歷,必要時尋求心理醫(yī)生、親友或者相關部門幫助,有他人出面勸告施暴者。
3.如受到家暴,必要時可到醫(yī)院就診確診傷情,注意收集證據,包括人證和物證,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4.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,可以先逃離施暴者。情節(jié)輕微的,可以向親友、鄰里、村(居)委會、街道辦事處、婦聯組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求助。情節(jié)嚴重的,迅速撥打“110”,請求公安機關制止。
珍愛生命,珍惜權利,消除“艾梅乙”母嬰傳播,勇敢向家庭暴力說“不”!讓我們零歧視,從心開始,攜手并進,同心協力創(chuàng)建一個無歧視的健康未來!
健康科普專家:漯河醫(yī)專二附院婦產科 李雪麗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